2022直播 直播真能月入过万吗?调查显示六成毕业生愿当网红

小编 24 0

直播真能月入过万吗?调查显示六成毕业生愿当网红

华卓玛/“国是直通车”微信公号

2022直播 直播真能月入过万吗?调查显示六成毕业生愿当网红

当网红、做直播,正成为不少年轻人期待的工作。

微博近日发布一项“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”问卷数据: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,61.6%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,只有38.4%选择完全不考虑。

另有数据显示,2022年,直播、短视频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1亿个。越来越多年轻人“打开思路”,试图加入直播等新兴行业。但这行真的那么“好赚”吗?“网红”是不是个有前途的职业选择?

直播公司应届毕业生“翻倍增长”

对于上述微博问卷数据,有12年就业辅导经验的职业发展经纪人佟志刚 表示,该数据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毕业生的求职预期变化。从他接触的求职者来看,2022年开始,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希望能兼职做主播。

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联合编制的《中国网络表演(直播与短视频)行业发展报告(2022-2023)》,截至2022年末,我国网络表演(直播)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.5亿个。2022年,直播、短视频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1亿个,主要包括网络表演者(主播、短视频创作者)及其经纪公司、运营团队等方面。

黄洪的工作就是这1亿分之一。2022年,在做了两年辅导机构教师后,黄洪被带货主播的工资吸引,入职广州某带货直播公司。如今,他既做主播还带领着七八个人的团队,他告诉国是直通车,近两年公司入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翻倍增长。

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加入直播行业,佟志刚表示,这反映出当前年轻人的就业认知正在多样化,“职业本来就应该是多样化的”。在他看来,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提供了一技之长,但求职、就业不应该被专业束缚。

曾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教的人才发展资深顾问陈晓霞 同样表示,年轻人选择直播等新兴行业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,说明传统的阶层概念正在被打破。

“高校毕业生加入直播行业后,直播行业的整体质量可能也会更高一些,让整个直播营商环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。”陈晓霞表示,董宇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

行业“二八定律”明显,切忌一拥而上

打开小红书、哔哩哔哩等软件,分享直播、账号运营经验的视频和文章不胜枚举,也有不少账号粉丝过万、成功带货。看似“轻松又高薪”的直播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待业的年轻人试水。

但陈晓霞指出,直播行业“二八定律”明显,20%的人赚走了80%的利润。我们看到的只是20%取得成功被仰望的人,其实更多人是仰望者。

统计数字显示,“头部”与“尾部”主播的收入可以说天差地别。根据《中国网络表演(直播与短视频)行业发展报告(2022-2023)》,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,95.2%月收入为5000元以下,仅0.4%主播月收入10万元以上。

一部分低薪的“仰望者”在经历过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直播后,便会选择退出。有人甚至总结过倒闭的直播公司群像——这些公司长则在直播中坚持了一年,短则两周。

对此,陈晓霞建议想要进入直播行业的毕业生,入行前一定要对自己是否适合以及热爱直播行业作理性判断,不能仅仅因为看到少数成功者便一拥而上。 加入直播行业后也要有所规划,“如今的直播行业靠着幸运取得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,直播同样是一个需要厚积薄发的行业,要找好自己的赛道,稳扎稳打。”

随着大量年轻人涌入,直播行业“青春饭”的属性也愈加凸显。前述中演协报告显示,2022年的直播从业者中,18-29岁年龄段主播最多,占全部主播的64.2%;30-39岁的占比为20.9%。据黄洪介绍,他所在直播带货公司主播年龄上限是30岁。

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年龄限制下,表面光鲜的直播等新兴行业难言稳定。专家提醒,在入职直播等新行业前后要有理性判断和长远规划。

陈晓霞认为,毕业生求职时还是要多尝试、多积累经验,从事直播工作可以不断积淀诸如市场研究能力、行业洞察力与敏锐度、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与情绪稳定性等“可迁移的自身能力”,以后也可以在其他赛道中发展和运用。

此外,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后,直播行业的红利已有所减退。对于此时涌入行业的大量年轻人,佟志刚表示,毕业生的职业认知视角刚刚打开,还应进一步丰富多维度认知,加强就业培训,建立多维的人生价值评价体系。

本期编辑 周晓婧

马上评|不能都去做直播当网红

过去半个月,郭有才走红事件经历了爆火到速冻的“大起大落”。回头看,郭有才的走红自有规律,也绝非偶然。但是,流量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素人涌入直播间,甚至不惜以违背公序良俗或法律的方式“分一杯羹”。这不能不让人有一种隐忧:直播当网红的“小目标”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。

近期,有一类反思这种现象的短视频也引发关注:长镜头缓缓摇过,宽阔的广场上、漫长的街道边、高架桥下、地下通道里,到处都是手机、支架和补光灯,镜头前的主播们服装造型各异,他们摇晃着身体,手舞足蹈,嘴里念念有词,构成了一副让人五味杂陈的直播众生相。

如果是单独刷到某个类似的直播间,相信很多人会蹙眉、摇头,然后划走。但是当他们作为一个群体、一种现象,以一个长镜头的方式集中呈现在我们面前,那种冲击感还是太强烈了。留言区里几乎出现了一致的感叹:这是怎么了?

“一窝蜂”扑进直播间,显然是不正常的。主播是一种职业,直播是一种路径,本身并无对错,但是当太多人涌入,太多主播剑走偏锋,有的甚至为了红而不择手段,就一定会产生问题。很多人沉溺在“一夜暴富”的网络虚幻中,不仅飘离了现实,也容易走丢自己。

更可怕的是,“直播至上”的风气也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成长环境,他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误导。这并非危言耸听,在媒体日前的报道中,一位站在菏泽南站广场的初中生母亲就无奈倾诉:“孩子现在已经不想上学了,只想搞直播。”

如果说,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那么孩子呢?“只想搞直播”,大到对孩子世界观、人生观的塑造,小到对学习兴趣、职业选择的带偏,都不容忽视。中演协报告显示,2022年的直播从业者中,18-29岁年龄段主播最多,占全部主播的64.2%。这种比例令人深思而后怕。

早在电视泡沫时代,尼尔·波兹曼就在《娱乐至死》一书指出,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已经由理性、秩序、逻辑性,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、肤浅、碎片化,一切以娱乐的方式出现。当下,我们处于智能手机+短视频+社交网络的时代,这种趋势恐怕愈发深重。当人们的注意力被掏空,失去的就是追寻广阔生活的行动能力。

须知,新的媒介及其内容生产、传播方式和价值观输出,对人的思想认识、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,都有显著影响。当假、劣、空等信息过多地充斥网络空间,无论作为受众还是主播,更多的人获得的恐怕不是精神按摩,更谈不上心灵滋养,而是意志麻醉。

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有价值,也并不是所有的走红都可模仿。无论网络如何喧嚣,还是要清醒认识到,人生没有捷径,盲从易入歧途。没人能随随便便走红,打擦边球甚至违法违规地走红,也必不长久,且得不偿失。踏踏实实提升职业技能,才能有足够让自己脱颖而出的一技之长,哪怕是用在直播上。

而除了直播,我们还有更多真实的生活现场,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、应当做。当你不知道看什么、发什么,那么就不妨先放下手机,关掉补光灯,去拥抱火热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