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小编 25 0

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昨晚,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进入了最后一轮的较量,这轮过后,世界杯16强就将产生。目前,36场比赛战罢,各队共打入97球,场均接近2.7球。

其中,要说最为精彩的一粒进球,或许很多球迷都会想到C罗对阵西班牙队时的那脚任意球。因为无论从关键性,还是主罚的质量来看,都是精彩绝伦。

再来回顾一下↓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换个角度欣赏↓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直播中的足球解说员,包括媒体说C罗这脚任意球是个典型的“电梯球”

那问题来了,什么是“电梯球”?怎么踢出来的?C罗这个球是不是“电梯球”?球迷常说的 “香蕉球” “落叶球”又与之有何不同?

讲真,这些问题,很多老球迷都是一知半解。所以,看完下面的解释,你的球迷段位会提高不少哦!

香蕉球

先来说说香蕉球。

香蕉球,因为球的运动轨迹是弧形的,类似香蕉形状,因此以“香蕉球”得名。“男神”球员贝克汉姆就以擅踢香蕉球著称,有“贝氏弧线”的美誉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△贝氏弧线,精准制导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△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,贝克汉姆踢进希腊队的这粒任意球,不仅有着完美弧线,而且帮助英格兰最终挺进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,价值连城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△而在球迷心中,最神奇的香蕉球,是巴西左脚将罗伯特·卡洛斯在1997年四国邀请赛上的这记“天外飞仙”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△这个角度看,卡洛斯向角旗猛地抽射,足球躲过人墙后,却拐弯朝球门而去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△不过要论弧度,有史以来弧度最大的任意球,当属荷甲哥德堡队队员尼尔森这一脚世界波。皮球从右到左,剧烈转弯,如此大的弧线,诡异至极。

这些不可思议的进球,吸引着物理学家参与到对足球运动轨迹的分析中来。

实际上,香蕉球(弧线球)就源于物理现象——马格努斯效应

这个理论解释起来有一点点难,各位看官请尽量理解。

假设在无风的情况下,足球以一定速度直线运动,此时,气流只会对皮球产生阻力。如果试图“大力出奇迹”,直线射门时,除非你瞄得很准,否则很可能打到人墙,或者偏出球门。

怎样能让足球越过人墙后拐进球门呢?

答案:让足球旋转起来。

球员在踢球的一刹那,通过摩擦使足球产生旋转。当足球在空中一边飞行一边自转时,也会带动周围气流旋转。

球的一侧,旋转产生的气流和飞行中的相对气流的方向相同,气流速度加快;另一侧,旋转产生的气流和飞行中的相对气流的方向相反,气流速度减小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两侧气流相对球的速度不同,会形成压力差。气流速度小,压强大;气流速大,压强小。这个时候,高压区会向低压区产生一个横向力。

旋转的足球在飞行中受横向力的影响,会有明显的偏转,从而形成弧线。这就是马格努斯效应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香蕉球的关键是球员触球时一刹那的脚法——不但要使球向前,而且要使球急速旋转。不同的旋转方向,球的转向也不同。这需要运动员的刻苦训练,方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
落叶球

什么是落叶球呢?

简单对比来说,香蕉球,足球是左右旋转,而落叶球,足球则是竖直旋转,有点类似乒乓球里的弧圈球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看上图,物理上讲,如果一个前进的球体同时向前旋转,这个球达到最高点后会急速下坠,弧度比正常的抛物线大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落叶球下坠时也会显得飘忽,如果门将判断失误,通常会措手不及。

电梯球

很多新球迷可能对“电梯球”知道的还不多,先来欣赏几个动图↓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注意了,球本身没有任何旋转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球的初始球速很快,门前突然下坠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仔细看,足球出现了左-右-左 飘忽的S型轨迹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踢出的皮球高速直上直下,这就是电梯球,跟香蕉球(弧线球)截然不同,球本身没有旋转,初始速度很快,迅速上升且突然下坠, 有人形象地比喻为“先将电梯迅速升到6楼,再急速降到1层”,因此得名“电梯球”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除此以外,电梯球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在飞行过程中,有一定的飘忽感,会出现左右S型诡异路径,让守门员不好防守。排球中的“飘球”也是同样原理,高水平运动员可以让排球过网后出现周期性的摆动或者突然下坠。

电梯球什么原理?

电梯球,为什么会有这么诡异的路线呢?

一般来说,足球的初始速度要踢到100—120公里/小时,才会形成电梯球。而且,电梯球由于空气阻力作用飘忽不定,所以守门员很难判断。

2012年,世界上很有名的物理学家Cohen和他的学生发表过一篇论文,详细解释过电梯球的物理原理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Cohen教授认为,对非旋转球体,当起始速度小于末端速度时,球体成抛物线运动,而当起始速度 远大于末端速度 时,球下落时急坠。

实际上,如果按简单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也不难。我们知道,空气阻力跟物体速度平方成正比,速度越快,阻力越大。电梯球的初始速度要很快,踢出后,球本身受到空气阻力也会突然增大,而且短时间会把球在水平方向的力消耗掉,这个时候,足球就会主要受重力影响,迅速下落。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见上图,左边这个初速不太快,它的下落是比较平缓的;而当初速和末速比值到达100,出现了急坠。所以对守门员来讲,如果你看到那个球往球门去了,你本来以为它会飞出去,实际上它可能急坠,钻进网窝。

这个物理现象也很常见,比如大家看到的烟花,在空中爆炸盛放后,并不是呈现一个长长的抛物线,而是迅速下坠,道理跟电梯球是一样的。

那电梯球怎么踢?跟香蕉球、落叶球在踢法上有何区别?看下面这个表你就知道了↓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好了,电梯球、香蕉球、落叶球大家应该大体知道了。那么,我们再来看看C罗对阵西班牙时的那脚任意球,是什么类型呢?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通过镜头慢放可以发现,球速非常快,球本身有微小的旋转,而球自转的方向是侧旋,最后也有明显下坠。貌似都有点不符合啊。。。

小编只能解释为,这是一个“电梯球+香蕉球”特点于一球的任意球。呵呵哒。

C罗球技就是高!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 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 清华大学葛惟昆教授《足球运动与科学》

“网红”老师李永乐:“足球有很多科学”

c罗香蕉 C罗的绝技电梯球是什么原理?香蕉球和落叶球有何不同?

李永乐 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,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光电子学硕士,现任北京人大附中物理教师。受访者供图

用物理知识分析C罗进球走红,人大附中物理教师李永乐录制科普视频“想把社会科普氛围做起来”

6月25日,人大附中教师李永乐上传了一条讲解C罗任意球物理原理的视频引发关注。视频中,李永乐分析了C罗发出任意球的特点:速度快,上升后突然下坠,具有电梯球的特点。但同时球本身发生旋转,也符合香蕉球和落叶球的部分特征。

截至6月26日22时43分,该视频播放量接近2000万次,转发及评论均过万,有近三万名网友为之点赞。

其实,李永乐早在去年底就开始录制类似教学视频,每个视频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。目前已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“网红”老师。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,李永乐表示,自己录制这些教学视频旨在科普。但作为一名教师,网络世界很复杂,现在的他也是如履薄冰。

“足球的不确定性要大得多”

新京报:何时开始关注起足球中的物理原理?

李永乐:这是初二年级的教学内容,讲到气压和流速,涉及伯努利原理的内容。只不过这次我把它更加细化。所以我又去查找了足球方面的相关资料,如《足球的科学》,里面讲了很多足球,包括数学、物理等方面的内容。

新京报:这次C罗任意球的讲解准备了多久?

李永乐:其实我也不算球迷,这次世界杯看到C罗踢出的任意球直接得分。解说员喊出“这是经典的电梯球。”当时我就在想,为什么叫它是电梯球?当时我也不是很清楚,就去查资料,开始研究。后来终于搞明白了,前后差不多花了三四天的时间。

新京报:这个视频发布后网友的反馈如何?

李永乐:C罗的这一脚球,大部分人还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理。其实刚开始,我也不是很明白,只是最近通过查资料才知道,这不是一个严格的结论。从物理上讲,足球的运动是取决于它的初速度和受力。如果不旋转,只受空气阻力,那就是电梯球。但事实上,足球在运动的过程中,不仅只受空气阻力,到底属于香蕉球还是电梯球,要考虑哪个占主要部分而已。

其实足球在运动中涉及流体力学,而流体力学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定论的。足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湍流,便很难说清楚它的运动轨迹到底是什么。也正因为如此,足球的轨迹才飘忽不定,不确定性要大得多。

新京报:一个是严谨的科学,一个是不确定性很大的体育运动,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意义何在?

李永乐:比如队医可以帮助运动员调节身体状态,营养学家帮助运动员营养配餐。数学家通过研究统计规律,研究如何排布阵型最有利。科学就是通过计算,来指导方向。

以足球为例。我个人认为,排在第一位肯定是天赋和身体素质,其次是智商,再则便是科学的指导。它可以在运动员个人素质的基础上,发挥提升的作用。比如通过科学研究,发现规律和原理,运动员则会节约时间和成本,着重展开训练,而不是瞎踢。

“我的视频内容必须是科学的”

新京报:何时开始自己录视频普及科学知识的?

李永乐:这其实不是我第一个教学形式的网络视频。一切都很偶然。很多年前,我在一个培训学校做兼职,当时他们会把上课的内容进行网络直播。后来被人盗版,把教学视频切成小段,发布在网上。起初我没怎么关注。当时我也在给自己的学生录制教学视频,比如讲一个知识点或者讲一道题,作为课堂补充教学。

2017年底,有人把我讲“闰年是怎么一回事”的视频发布在网上,点击量很大,我这才发现,原来很多人对一些中学的知识点并没有完全搞清楚。便想着大家既然喜欢科学,我就努力多做一些。从2018年初到现在,就一直在录。

新京报:录像中使用的场地是哪里?你有没有团队支持?

李永乐:场地就是学校里一个没有人用的教室。倒是设备方面,是一个逐渐更新的过程。起初我买了一个几十块钱的架子,把手机放在上面录,然后自己编辑压缩,也没有字幕。后来有人提建议,说画质能不能好一点,我就买了个照相机。然后有人说我声音也不行,就又买了一个麦克。后来又有一个粉丝义务帮忙加字幕,就是现在的样子了。要说团队支持,还真没有,就我一个,算上帮忙加字幕的粉丝也就两个人。

新京报:每期视频的制作周期是多少?

李永乐:录制的话一般是半个小时左右。一开始要擦黑板,有时候录了一遍觉得不行,就要再重新来一遍。另一方面前期还要准备。

目前录制的视频中,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属于一些课堂上的知识点,是我本人平时备课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,不需要特别复杂计算的,大家接受起来比较容易,这种内容直接就可以开始讲。

还有三分之二的视频内容就需要特别准备一下。比如讲黑洞,这种大学物理专业方面的知识,怎么能够讲得比较清楚,让不了解这方面内容的人很快能听懂,就需要好好准备一下。有时遇到自己也没有把握的,就要去查资料,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。但最后视频呈现的也就在十分钟左右。

新京报:C罗的这段是所有视频中点击量最高的吗?

李永乐:跟我第一个讨论闰年的视频点击量差不多,都在两千万左右。我的这些视频跟生活和热点相关的题目,点击量就会比较高,在寻找选题时我也会往这方面靠。

新京报:如何协调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和录制视频的时间?

李永乐:我现在在人大附中教高二物理,3个班,一周12个课时左右。但实际上,学校还会安排选修课,比如竞赛研究课,一节课就要半天时间。因为很难,考的是大学的知识,而这部分内容是无穷无尽的,以前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备竞赛课。

将近十年教学,说实话,我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掌握,估计我的水平也就差不多到顶了,只能说稍微熟练了一点,这样的话就空出了一点时间。比如周末,或者有一天没事了,就干两三个小时。或者突然想到一个问题,讲得很快,可能半小时就做完了。

新京报:对自己的视频选题有具体的要求吗?

李永乐:现在就是随便想,看到有微博热搜,有想法了就去做。

但我有一些原则,首先这个内容必须是科学的。涉及人的主观判断的内容。比如对于美的判断,人生经验的总结。如何学习就能考第一名,怎么去努力就能赚到钱。这些我一般不做。我只讲大家公认的科学理论。

此外,科学理论上有争议没有关系,比如地球磁场是怎么形成的,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理论,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都有哪几种理论以及成因是什么。

我现在也想做点改进,比如说专门连续三期就只说一个问题,说清楚,系统化。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数学、物理和经济学,然后可能还会有一点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等等。

新京报:目前这些视频给你的学生们看吗?

李永乐:他们不会关注,在学校里都已经学得头大了。目前我了解到的,大部分看视频的人其实是已经结束学业走向社会的人,怀念课堂的。或是还没有上高中,课余时间比较多,培养科学兴趣的学生。

对于目前学校学生,我额外开了一个公众号,教学视频、参考答案以及其他资料都会上传到里面。算是一种新的尝试,一来可以节约时间和纸张成本,二来集中度也比较好,便于资料留存,学生随时可以查阅。

“希望为社会科普贡献一点力量”

新京报:目前视频的点击量会给你带来一些收入吗?

李永乐:目前发布视频的平台,会按照流量分成,达到一定程度会有一定的收入,好像跟内容、时长、粉丝数量、播放量还有广告都有关系。说实在的,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楚他们是怎么算的这个钱。

新京报:现在有接广告吗?

李永乐:有广告找我,但有些我觉得不是很合适,就比如有一些饮水机什么的,我就觉得不太搭。具体事宜还在讨论之中,但其实也无所谓。现在有出版书籍的人也找我,想让我帮忙出科普类的书,我觉得这个倒是可以。

新京报:作为一名在职教师,是否担心会受到争议?

李永乐:目前我受到的网络攻击主要还集中在内容上,或是说我讲得没用,或是说讲错了。前者,我觉得就属于纯喷了。如果觉得没用可以选择不听,但如果是讲错了,比如之前真的有口误,把蓝色说成绿色,那就得承认。毕竟现在我只有一个人,没有校对。

对于有些抨击,我要么就不理,要么就回怼说“你可以不来嘛”。倒是会有些网友看不过去,替我怼回去,结果对方就认为是我雇人骂他,便发私信,或者发帖。

新京报:你的这些视频,你所在的学校有什么声音吗?

李永乐:学校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放的,首先没有限制我,我也没有做违法和有损学校声誉的事情。不过在今年高考后,倒是有计划跟领导具体讨论此事。毕竟网络世界很复杂,我现在也是如履薄冰,一些事情能避免就避免了。

新京报:出名之后,接下来自己有具体的计划吗?

李永乐:其实这十年来,我还是挺喜欢当老师的,就是有时会感觉有点累。之所以录视频,刚开始也是为了避免一遍遍重复地讲同一个问题。虽说录制视频更累,但弄完之后就可以一直用。现在将视频上网,受众面就更广阔了,感觉现在通过互联网,价值得以体现。其实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社会科普的氛围做起来,贡献一点力量。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看,现在全平台的粉丝可能有400万左右,感觉是有人认可我的。有人看过视频,觉得科学还真有意思,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
本版采写/新京报记者 潘佳锟